含塵空氣進入自潔式沙塵過濾機組:攜帶大量沙塵顆粒的空氣從機組的進氣口(通常配有百葉窗或防雨罩進行初步防護)進入設備內部。
表面過濾:空氣穿過多個并列安裝的濾筒(或濾袋)。這些濾筒通常采用高效濾材(如聚酯無紡布、復合濾紙),高端型號會在表面覆有一層PTFE(聚四氟乙烯)薄膜。
關鍵:這層膜形成了“表面過濾”,而非深度過濾。粉塵被阻擋在濾材的外表面,并逐漸積聚形成一層“粉塵初層”。
效果:潔凈的空氣則穿透濾材,進入濾筒的潔凈側,最后匯集到出氣口,被送往需要保護的設備(如發動機、壓縮機)。
壓差監測:控制系統(通常是PLC)通過壓差傳感器實時監測濾筒潔凈側(出口)與骯臟側(進口)之間的壓力差,即進氣阻力。
觸發判斷:隨著濾筒外表面的粉塵層不斷增厚,進氣阻力會逐步升高。
當阻力達到預設的上限值(例如:1500 Pa)時,控制系統判定濾筒需要進行清潔,立即啟動自潔程序。
除了壓差觸發,系統通常也設有定時模式(按固定時間間隔清潔)和手動模式,但壓差觸發是最科學和節能的核心模式。
這是“自潔”功能的關鍵,其過程高效且迅速:
脈沖指令:控制系統發出指令,打開對應一組濾筒(通常是1-4個)的電磁脈沖閥。
高壓氣流釋放:電磁閥瞬間開啟,使來自外部或內置的儲氣罐的壓縮空氣(壓力通常為0.4-0.7 MPa)以極高的速度涌入安裝在濾筒上方的文氏管。
形成反向沖擊:
文氏管的作用是有效引導和放大氣流。
這股瞬間的、強大的反向脈沖氣流,從濾筒的潔凈側內部,反向沖向濾筒的外側。
震落粉塵:這股反向氣流使濾筒產生高頻的膨脹和抖動,強大的機械力和氣流沖擊力將牢固附著在濾筒外表面的“粉塵餅”有效地震裂并吹落。
粉塵下落:被清除的粉塵在自身重力作用下,向下墜落至機組底部的集灰斗中。
順序循環:自潔程序遵循 “逐排、輪流” 的原則。每次只清潔一排或一組濾筒,整個過程在數十到數百毫秒內完成。隨后,系統暫停片刻(可設定,如10-30秒),再清潔下一組濾筒。這樣可以確保在清灰過程中,始終有大部分濾筒在正常工作,機組整體的過濾功能永不中斷,持續為設備提供潔凈空氣。
定期排灰:積聚在集灰斗中的粉塵需要定期通過手動蝶閥、星型卸料器或螺旋輸送機等裝置排出。